“中外运-敦豪”客户科技的非凡体验

有句俗语谓:“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这次通过“中外运-敦豪”的一次快递,亲身感受到这种“吓一跳”的滋味。

MS 总部从 1 月 26 日寄出 MVP Award 快递包之后,在随后的电子邮件中给出了每个人的 DHL 快件追踪号(Track Number),起初并没有在意这个号码,以为只有在好长时间收不到快件时,与 DHL 联系时才能用得着它。

经 MVP Lead – Grace 的邮件指点,称可以在“中外运-敦豪”的网站 上进行快件追踪,基于多年与中国邮政接触的经验,此时我仍然不在意这个所谓的“快件追踪”有多大意义。做的再好,一件货物也无非就是“开始运输”、“运输途中”、“到达”这几个状态而已,实在没什么好查的,不用查都知道它是在“运输途中”。

但在 DHL 网站上查询出来的结果让我“吓一跳”,查询结果中详细列出了货物的运输过程:“从发件人处提取”、“在发件人处操作”、“离开转运地”、“到达转运地”、“到达海关,等待清关”、“清关中”等非常明细的内容…… 而且还有详细的时间和地点纪录,有了这些记录,你几乎可以在地球仪上按时间画一条清晰的运输路线出来 ……

随后的结果更是让我吃惊,按照 DHL 网站的“客户科技”说明,用户除了在线输入 Track Number 追踪快件外,还可以用 E-mail 来追踪,直接向 [email protected] 发送一封邮件,主题为 Track Number,我试了一下,不到 30 秒,邮件自动回复了,和 Web 查询结果完全一致;而且除了邮件外,还可以用手机短消息(SMS)查询,短消息内容为 Track Number,发向一个指定的号码,发出消息后不过 5 秒,就收到一条回复消息,内容为快件最近的状态。除了这种用户主动查询的方式,DHL 还向用户提供了主动通知的服务,即快件在状态发生变化后,会及时用电子邮件和短消息通知用户。

物流/快递能做的这种程度,真是无可挑剔了。在快件收到之前,我一直在想 DHL 是如何实现这一切的,难道在每个转运点由很多录入人员不停地输入/更改快件的状态吗?等到我签收快件时,看到 DHL 工作人员开着一辆不错的快递车,都有一个带天线的手持设备,并且安装有条形码扫描设备,当我看到他在手持设备上手写了一些东西,然后向我的包上的条形码扫描了一下,我才恍然大悟 DHL 的快件跟踪系统的运作原理,一切奥秘都在那个带无线传输的手持设备上。等我拿到快件回到楼上 3 分钟后,再刷新 DHL 的快件追踪页面,状态已被改为“快件已经派送并签收”,这种信息化程度真是让人心惊肉跳 …..  我们要做的事还有太多太多 ……

虽然 PocketPC 也玩了不少时间,可净是些 GPRS、BlueTooth、AvantGo、合发金条、AOE 之类的东西,从来没有想过用它来做点正经事,去年在电视上看到联合国的伊拉克武器核查组在使用一种核辐射检查设备,就是一个“探头”上绑一个 IPAQ ,当时就让我很汗颜,今日更甚 …

在国内的信息化还算做的不错的各大银行,尚不能对资金的转帐(Transfer)做出如此细致的追踪(有时候甚至同一银行内部在同一城市也做不到这一点)。想一想,资金的转移全是无形的数字信息的流转,它比有形的货物跟踪可简单多了,如果国外的银行都能和 DHL 在信息化上有同样的功底,那国内的银行和国外银行的 10 年的科技水平差距的说法,绝不是耸人听闻。

当然了,看了 DHL ,想想我们的快递,北京的快递公司、各大网上书店、商城的货物配送等好多业务还是用自行车来完成的,如果这也能被称为物流的话,那真是让人可怜和心酸,什么时候它们才能成长得和 DHL 一样呀 …

查看:快件追踪(Web)  | 快件追踪(E-mail)
查看:中外运-敦豪 | DHL客户科技

统计数字挺吓人的

From Edward de Bono Personal Site about “Lateral Thinking”:

“……

Creativity (in terms of new ideas and new perceptions) is not a mystical gift but a learnable skill. The formal and deliberate processes of lateral thinking are all based on a consideration of the behaviour of information in a self-organising system, such as the nerve networks of the human brain – for which we should be most grateful. They also form asymmetric patterns: the route from A to B is not the same as the route from B to A.

The formal techniques of lateral thinking include: provocation and movement; challenge; concept fans and concept triangles; random entry, etc. They are so powerful that in one afternoon on company (under the guidance of Carol Ferguson in South Africa) generated 21,000 ideas using just one technique. In Singapore, Peter and Linda Low ran a workshop from which came eight patents.

……”

第一天上班

七天长假终于结束了,说实话,春节真的没有劲,除了在阳台上看看外面放的烟花,让我感觉有一些年的味道而已(还有,就是用电脑看王建硕的上海烟花的现场直播),其它的,根本就没有什么了。

还好,七天有MM陪着,不似小新似的“似有似无的爱情”,俺的爱情是看得到摸得着的,因为这几天被MM给掐坏了,发现她的掐功越来越厉害了

今天下午两点五十的飞机就要去郑州了,还好,买的返程票是2月14日的,能够及时返回来,陪MM过情人节,不知道郑州那边的上网环境如何,也不知道是否可以及时维护博客堂。

希望大家在新的一年中,能够有新的发现以及新的进步!

 

较真

昨天读到一篇关于“咬文嚼字”的争论,很有意思,我们也来小争一下。以前曾跟人争过“我夫人”这用法是否妥当,这回讨论一个英文词。

大家大概都看到过“头脑风暴”这词,也都知道这词来自于英文 brainstorm。虽说语言是约定俗成的东西,只要大家都接受,就可以了,但这个直译是否恰如其分地表达了原文的意思呢?

根据 dictionary.com

brainstorm

n : the clear (and often sudden) understanding of a complex situation
v : try to solve a problem by thinking intensely about it

brain·storm

v. intr.
To engage in or organize brainstorming

v. tr.
1. To consider or investigate (an issue, for example) by brainstorming.
2. To think of or produce (a solution to a problem, for example) by brainstorming

根据网上英汉字典

brainstorm
n.
1. 集体研讨;集思广益
The marketing team brainstormed for hours in designing the marketing campaign for the new product.
行销小组脑力激荡多时,集思广益,设计新产品的行销策略。
2. 计上心头,灵机一动;突来的灵感
After months of futile labor, the scientist suddenly had a brainstorm and solved the problem.
数月努力,徒劳无功,科学家突发奇想,问题迎刃而解。
3. 【医】脑病发作;突然精神错乱

看上去,brainstorm大概是绞尽脑汁,群策群力,集体探讨的意思,为什么非要用“头脑风暴”这样并不太容易让人理解的直译呢?除了哗众取宠外,也许是象“群策群力,集体探讨”这样的词汇由于我们的国情容易被淡化理解或误解,而不能表达出原文的确切含义?

刚写完,忽然发现一个连接,里面对“头脑风暴”作了专业性的的解释,oh, well….笑脸

MSN 也推 Toolbar

伴随着新版本的推出,MSN 提供了越来越多的服务,为了便于用户使用,MSN 也推出了一个和 Google Toolbar 类似的 MSN Toolbar。

通过 MSN Toolbar ,可以访问到 MSN 一些常用的服务,如:

  • Hotmail
  • MSN Messenger
  • My MSN
  • MSN Search
  • MSNBC.com

同时,MSN Toolbar 也包具有拦截弹出窗口的功能,并且具有一个 Highlight Viewer,可以让用户查看整个页面的一个缩略图,这是 Google Toolbar 所不具备的,但 MSN 也少了一项 Google Toolbar 中的重要功能 ── 加亮关键字。

下载:MSN Toolbar

APC

这是de Bono的第二种方法,A 代表Alternatives, P 代表Possibilities, C 代表Choices。

俗话说,如果有两条路可走的话,你应该选择第三条路。我们脑子的自然趋向使得我们习惯于尽快选择一条确定的路,而不再考虑其他的方案。

该方法的目的是要训练我们尽量拓宽思路,考虑其他的方案,即使这些方案跟原方案相比要差。重要的是要学会寻找Alternatives,不落入思维的窠臼,而不是注重方案的好坏。

我很喜欢在Google上查询,即使是在问题有个比较明显的答案之后,总想看看别人是怎么处理类似问题的。从这一点上,我很懒,因为没有自己去探索Alternatives,需要反省一下。

PMI

Edward de Bono,“Six Thinking Hats(六顶思考帽子)”及“Lateral Thinking(横向思考法)”的创立者,认为智商高的不等于思考能力也强。他认为通过一些attention directing tools的训练,一般智商的人也能成为好的thinker。在他的De Bono’s Thinking Course一书里,他讲述了这些方法,其中最基本的就是PMI方法。P代表Plus point or good point, M 代表Minus point or bad point, I代表Interesting point。

通过对subject matter的广度扫描,做正点,负点,趣点的分析,让你先对subject matter有个全面了解,然后再作决定,而不是一上来就对问题做(由价值观决定的)先入为主的判断。

听上去很简单,好像在生活中也经常使用类似方法。其实不然,要抛开偏见,始终客观地,全面地看问题,很难

从春节看国外 IT 公司的本地化

新春快乐全球化是中国国内的 IT 公司的努力目标,而本地化一直都是各个国外的 IT 公司相继续扎根中国,赢得市场的重要手段,各个公司平日里都在广告或者向媒体的表白中大书特书如何做到贴近中国客户,如何实现人才、产品等的本地化,不管他们做的到底如何,不过从这些公司的中文官方站点上,对于“春节”这个华人的传统节日的表达,你至少能了解他们的态度。

结果可以按“良”,“中”,“差”来区分:

1、良

MotorolaCanonSamsung Google 等。

这些公司的网站上都有醒目的新年祝福,让访问者能充分感受到节日气氛。Motorola 网站专门在首页发布了一条“摩托罗拉公司祝您新春愉快,万事如意!”的祝福,而且还做了一个精美的 Flash 来烘托气氛,由这件小事就可以充分感受到 Motorola 的本地化策略到达的深度,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 Microsoft China 会挖陈永正过去。

Google 以它自己传统的方式,在页面顶端的 Logo 中增加了“猴”,如右图所示。

 

2、中

IntelIBMCANokia 等。

这些公司的网站上没有醒目的新春祝词,而是将产品促销与春节联系起来,虽然有些势利,但以赚钱为头等大事的商业公司能充分考虑消费者的感情,也是值得肯定的。

3、差

MicrosoftHPSAPBEASonyEricssonSiebleOracleLGDELLCISCO 等。

在这些公司的中文网站上看不到任何与春节有关消息或活动,而 Microsoft China 网站,在首页上更是一个冷冰冰的图象,“构筑安全可靠的 PC”这确实是个大问题,但这段时间对于中国人来说,这绝对不是最重要的。从这些公司网站对于“春节”的态度,好象他们在中国除了赚钱之外,就没有其它事可以做,全然一幅无情的资本家面孔。

其实,在首页上发布一条春节祝福是一件再简单不过的事情了,有些公司不愿想,有些公司想到了但不愿做,而有些公司则想到了,也做到了,他们由此获得了更多的认可。

恒心

回网易逛了逛,发现当初的一个版都开张四周年了,另一个创版人居然还在当版主,真是佩服,这么有恒心。不象我周游各地,在每个地方停留的时间都不很长。想起有一个人老说我没有恒心/韧劲,看来是一点不假,反思中。。。

家的感觉

扳着指头算一算,我上网的时间已经很长了。

那时还在学校,在28.8K的modem上,深夜里,对着14英寸的黑白屏幕在IGS上看棋或下棋。由于所用的机器很低档,只能用原始的ASCII棋盘,白子是O,黑字是#。每走一步,整个棋盘都会输出一次,下棋时需要输入坐标。

有一段时间很上瘾,专下1/2(初始时间1分钟,每2分钟下25步棋,超时判负)或1/3或1/4或1/5的快棋。 那时下棋很投入,很认真,虽然水平不高。下完棋后,无论输赢都会很兴奋地睡不着觉,满脑子是#O。

后来工作了,虽然买了个较好的计算机,能用图形界面程序下棋了,但为了不影响第二天工作,就下得少了。后来发现要读/要学的东西太多,就怎么也专心不下来认真下棋了,虽然,直到现在,我还不时会另开个窗口,到IGS上去看棋。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一直感觉IGS跟家一样。

也曾去过北京在线,网易,天涯,西祠等网站,但都是灌水而已,没有一种归属的感觉。直到2002年发现CSDN后,就象找到家一样,一直就没有离开过。只要能上网,我几乎每天都会上CSDN看看。

我很欣赏杨杰说的话,我也希望每天都有进步。除了研读文献/文章/书/写程序外,总觉得帮助别人的同时,也是在帮助自己巩固和增长知识。帮助或提示别人解决问题之后,看别人高兴的样子,自己也会有一丝的jo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