丈母娘的粥

这几天与粥颇有缘…

从郑州回来,父母却回了老家,于是吃饭成了问题。周末的时候,MM过来陪俺共同切磋厨艺,有了上次做西红柿炒鸡蛋的失败经历,MM这次决定开始熬粥喝。MM说她喜欢吃咸咸的咸菜,喝稠稠的稠粥,说那种生活很幸福。

我们便将大米、棒子渣及麦片淘净,放在微波炉里面熬。我的微波炉虽然是新品,菜单非常丰富,但就是缺少“熬粥”这一项,于是不得已,以“米饭”为基准,在米饭的标准十八分钟之后,打开看一下,然后再决定熬几分钟。经验主义总是失败的,我们的粥在开始的时候,要么熬成了米饭,要么熬糊了,总之,没有熬出来“幸福”。

不过契而不舍总是会出成绩的,目前,我与MM熬粥的手艺是越来越高超了笑脸

这周公司的同事都去美国了,只剩下几个留守的,今天中午的时候,邀两个留守的同事去知味斋喝腊味粥,在喝的时候,想起了MM与我熬的粥,总觉得不够滋味,做得不是那么入味,所以也没有吃多少。

快下班的时候,肚子有些饿,于是去公司水房拿了些酸奶及饼干垫一下肚子,准备下班后回家继续熬粥喝尴尬的笑脸。一边吃着饼干一边与MM熬电话粥(MM这段时间在驾校学开车),不经意开玩笑说:晚上去丈母娘家喝粥吧。MM竟然一下子当真了,而且岳母大人也十分高兴。在客套一番后,放下嘴里面的干饼干,打点行李回家。

经过了一个小时的长途跋涉,赶到了MM家中,此时小舅子还在上晚自习,尚未到家(想一想,现在的初中生减负仍然不见成效呀)。于是陪岳父岳母大人聊会天,岳父大人把一张请柬递给了我,是他这周末的书法展的笑脸(不知道博客堂是否有人对书法感兴趣)。聊了十分钟后,小舅子终于到家了,于是,开饭笑脸

竟然还是粥,呵呵,不过是以小米为主的,好象北京人称之为“面糊”,也不知道对不对。喝粥、吃馒头,而且还与岳父对饮了半杯红酒。吃得饱饱的。吃完了,又陪岳父、岳母及小舅子聊天,半小时后,起身告辞。此时,MM及岳母已经将剩下的粥放在餐盒里面,并且装在了塑料袋中交我,让我做第二天的早餐。虽然提出了从不吃早饭的理由,但只引来了批评,最终还是带粥而行。

途中,遇一丐持一饭盆,隔街,用疑惑的眼神看我手中的餐盒(由于背Laptop,怕洒了粥,只好手持餐盒行之,与丐无异样),继而,眼露兴奋神色,晃着饭盆就向我追来,吾见不妙,遂急行避之。

现在,那个餐盒在我的冰箱里面,明天,又有粥喝了咧嘴笑脸

打赏作者

“丈母娘的粥”的44个回复

  1. 煮粥大法在此!

    1、浸泡:煮粥前先将米用冷水浸泡半小时,让米粒膨胀开。这样做的好处:(1)、熬起
    粥来节省时间;(2)、搅动时会顺着一个方向转;(3)、熬出的粥酥、口感好。
    2、开水下锅:大家的普遍共识都是冷水煮粥,而真正的行家里手却是用开水煮粥,为
    什么?你肯定有过冷水煮粥糊底的经验吧?开水下锅就不会有此现象,而且它比冷水熬
    粥更省时间。
    3、火候:先用大火煮开,再转文火即小火熬煮约30分钟。别小看火的大小转换,粥的
    香味由此而出!
    4、搅拌:原来我们煮粥之所间或搅拌,是为了怕粥糊底,现在没了冷水煮粥糊底的担
    忧,为什么还要搅呢?为了“出稠”,也就是让米粒颗颗饱满、粒粒酥稠。搅拌的技巧
    是:开水下锅时搅几下,盖上锅盖至文火熬20分钟时,开始不停地搅动,一直持续约10
    分钟,到呈酥稠状出锅为止。
    5、点油:煮粥还要放油?是的,粥改文火后约10分钟时点入少许色拉油,你会发现不
    光成品粥色泽鲜亮,而且入口别样鲜滑。
    6、底、料分煮:大多数人煮粥时习惯将所有的东西一股脑全倒进锅里,百年老粥店可
    不这样做。粥底是粥底,料是料,分头煮的煮、焯的焯,最后再搁一块熬煮片刻,且绝
    不超过10分钟。这样熬出的粥品清爽不浑浊,每样东西的味道都熬出来了又不串味。特
    别是辅料为肉类及海鲜时,更应粥底和辅料分开。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3 × 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