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我在大学里面学的物理专业,但实际上,我的大部分物理知识基本上都来自于《时间之箭》、《可怕的对称》等物理学科普读物上,这是我今天早上翻看这几本书的时候突然悟出来的。
从初中开始,一直在学物理,我现在已经记不清牛顿的那几个重要的定律了,惯性定律应该是牛顿第一定律吧?同样,虽然是在大学一年级才第一次看到真正的电脑,可是实际上,在大学里面辅修的相关计算机语言课程我一直都是及格就好。因为说实话,当一个东东成为学业的时候,你就怎么也提不起来兴趣了(强迫式灌输教育的后果)。相反,五笔字型却是我的强项,那是在高中毕业之后,在家里面玩够了,找哥们借了一个小霸王电脑(号称486)以及一本技校的计算机教材,慢慢学起来的。
从小老师们就教导我们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相信现在业界中大部分朋友对于计算机技术还是充满兴趣的,但对于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来说,我认为有50%感兴趣就差不多了。记得我在读大学的时候,曾经亲眼目睹一个学了计算机专业四年的女孩子如何在计算机面前无所适从的样子。
去年我负责华南区的ISV工作,其中的一部分业务是“实训”,如何协助帮助计算机专业的院校与IT企业之间建立起相关的桥梁。在调研的时候,发现这里面有很多的鸿沟:一方面是学生找不到如意的工作,而IT企业却找不到称心的人才。双方都会把包袱推给对方。也有很多培训机构看到了这方面的市场,而投身于其中,试图解决此难题(千人工程,北大青鸟,福建宏天,成都金海洋,西安瀚博)。
前几天看到一个新闻:北京理工大学建成实训基地,让学生上课变上班。这又提出了一个新的理念:让学生亲身感受国际规范的项目开发流程,在真实的企业项目开发过程中提高实际应用能力,积累项目开发和团队合作经验。我不太了解具体的实施过程,但如果还是走进原来的灌输式教育,中国的软件人才培养可能仍然是失败的。
软件人才是一种综合型人才,而非仅仅是精通几门计算机语言就能做得来的,而且说实话,看简历看多了之后,你会发现现在的“精通”已经成为了一种笑话了。现在的时代流行“充电”教育,到了一个阶段,感觉没有电了,再去充。而很少有人真正的系统性的去学习一些东西。不要只是把MSDN当成速查书,也不要把网络仅仅认为是“搜索”,在需要的时候才去用。在TechED 2006会议上,也与一些朋友讨论过这个问题,我的建议就是两点:1. 演讲; 2.写书。演讲可以训练你的沟通能力,同时演讲前的准备会使你扎实的去学习一些知识,讲的内容可能只是你准备的内容的25%。另外一点,写书也可以锻炼你的系统性思维,从而把一门知识进行系统性的学习。
在单位工作的时候,由于老板希望能够快速完成项目,可能无法给你更多的时间让你来写书或者演讲。所以很多时间就要靠自己了,比如参加各种志愿者活动,或者在公司内部搞一些Tech Talk例行活动。大家每周轮流讲一些系统性的知识点,我相信在不太长的时期内,你即可以做最好的自己,也可以让公司了解到这种活动的价值。
希望更多的机构抱起教育为国的信念,而不是仅仅想从中分一桶金。
打赏作者
开心老师在写书找我吧^^
理工大学的那个培训基地开幕式我正好去看了一把,听ATA公司的总裁在台上讲了半个多小时他们的教育机制,整个机制感觉比我当年读书时的课程教学要贴近真实环境很多,就是不知道实行得程度如何
"看简历看多了之后,你会发现现在的“精通”已经成为了一种笑话了"
同感哦,
每次人事转发给我应聘者的简历时,
“精通SQLServer、Oracle、MYSQL;
精通C#;
精通WEB应用程序开发。。。”,
千篇一律的这些字眼,
让我恐怖至极~~~~
搞了这么多年开发,
各种语言各种数据库各种技术,
也有非常擅长的,
但越是这样越不敢用“精通”这个字眼,
也不是谦虚,到处转转,山外有山,
自己所掌握的只是皮毛而已,
所以不敢自诩。
经历过大学这一回事情的人都知道,自己有多少本事是大学课堂里学到的,哪些又是靠自己学出来的.
ATA总裁是谁啊?
不“精通”行吗?呵呵,真正懂得如何面试别人,发现别人价值的人又有多少?难得开心对教育系统抱怨一下,幸好不是社保……
这年头,成才靠自学
写得挺好的,演讲确实很锻炼人的:D
写书太花精力和时间了
还是TechTalk比较实际
我这周还有一个techtalk 🙂
通过讲课来建立知识系统
泰稳编辑写了一篇《建立知识系统与某一时期的专注(“How to Read”上篇)》,讲述如何读书把别人的知识变成自己的。
我的经验只有一条:
如果你不能把你看到、听到的东西顺利地讲解给别人听,或者说你不能让别人听懂你领悟到的,那么一个月之后你必定也会忘记得一干二净。
所以,最佳的学习路径是:
嗬嗬,每看一本书,给老婆讲,力图使得她能明白其中你所理解到的精髓。在讲解的过程中,你必定也印象极为深刻,而且进一步加剧了你的思考。
为什么会“进一步加剧了你的思考”呢?
因为她会不断挑战你的讲解方式和思路,逼迫得你不断地深入理解书原作者的意图,以应对她的问题。
所以最佳学习方式是,给别人讲课,讲你刚刚看到的理念或技巧。对方智商越高,见识越广博,提出的问题越尖锐,你对书本的理解也就越深入和持久。
对于团队成员来说,就是不断地把自己的项目中学到的东西讲出来,讲给团队听,讲得有条理、易懂、有深度,以此来带动自己对知识的认知和持久。
原来开心也是学物理的,我更有信心了
不要只是把MSDN当成速查书,也不要把网络仅仅认为是“搜索”
惭愧。
中国的教育体系整个就是失败的。
更糟糕的是,长年失败的教育体系已经严重影响了家长的教育观念,使得整个教育系统(包括学校,家庭)都处于一种畸形发展的状态。
孩童时代的创造力即被扼杀,又谈何今后的创新。
中国式教育的恶果已经在“Copy To China”的“中国特色”上体现出来了。
然而畸形的教育还在继续。。。
找到了俱乐部活动的意义所在
To aspnetx:
然也,当初我搞俱乐部的起因就在于此。但一年过去了,没有发现从当中踊现多少讲师。这是比较郁闷的,大家还都是习惯于“接受”知识,而不是“分享”知识。只有你勇于分享了,你才会接受更多的知识。不是吗?:)
我只希望我们的开发人员都能学着写写blog,一方面能共享知识,更重要的是能让你多学一些东西并且提升系统思维能力。
教育欠缺的东西太多了,不过这也不完全是学校的责任。
个人感觉MSDN的组织的确比很多书籍要差阿。很多要点,比较深入的部分不是很好找,或许可能就没有。
三步走
先听话–收集信息
再转述–提炼净化
后笔述–归纳总结review.
中国软件人才应主力向严谨思维,关系逻辑,系统分析,数学结合等基础教学,编程语言应该为选修.
同时,中国软件人才的失败不但是大学造成的.而是有中国社会的压抑发展需求的的思想造成的.
用人单位显示追求名牌,现在转而追求经验.但是能力永远被用人单位忽略.
写代码的速度等于程序员能力?有工作经验就等于能力??不是任何时候都能画上等号的.
所以如果您是中国软件企业的人事主事或技术主事,为了您的企业的健康发展,假如条件许可,请删去1年工作经验这一条.
赞 “zhengyun ” , 同时赞zhengyun 的老婆。
开心写得很不错啊,我是通过cnbeta过来的。
我学文科,但是喜欢理科、计算机。我基本上属于理科生,哈哈。
大概中学的定理、公理我还能记得大半,虽然很久不用了。
我觉得如果要开阔自己的视野,可以多看看管理类的书籍。一方面可以看看历史、现状,另一方面可以了解很多做企业的思想。
关于企业要人和学生要工作的双重困境,我觉得这是中国的教育体制的问题,也是中国企业的问题,当然还有学生或者职员的问题:
教育的东西大多纸上谈兵,脱离实际的很少,至少我们学法律的是这样的。企业呢,急功近利地需要直接能干活的人,一点点的培养都不愿意。学生呢,先上班慢慢学,学好了就走人,这就苦了后来的毕业生。
演讲和写书!确实是好办法啊!
开心,还请多多分享你的思考!
我觉得不是演讲和写书,而是要实践。简单来说,就是设计一个软件。
演讲和写书能让人熟悉一个“技术”,但这在我看来是一个表面现象,其实我们只是熟悉了微软的一个产品。真正的“技术”是很难靠背来掌握的。技术的价值体现在你能用技术创造什么。创造的多少应该成为掌握技术多少的终极标准。
当地领导是不会考虑这个的吧??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