鸵鸟心态

最近股市很火,但我与太太比较担心风险,所以没有敢投入股市,但还是炒了一些基金(股票型)。前段时间大涨,我太太每天回家第一件事情,就是上网查看每天的收益,然后美美的幻想一下,我们的投入大约多久以后很翻一番。前段时间股市有些波折,结果有几天我发现她根本不再查基金的事情了。于是便好奇的询问她,原来她已经知道当天股市跌了,所以基金肯定也跟跌,为了避免影响心情,所以就压根不去看到底跌了多少。

我听到她的表述之后,第一时间便想到了那只大家所熟悉的鸵鸟。在风沙等其它威胁来临的时候,别的动物都在狂奔逃命,而鸵鸟却把它一向高昂的头颅直接埋入沙中,对即将到来的风险视而不见,一向“我思故我在”的派头。

其实很显然,虽然我太太与鸵鸟的表现一样,但动机完全不同(或者说与寓言中的鸵鸟动机不同)。因为股市有跌就有涨,没有必要为了一时的跌而影响自己的心情,从而连带一天的快乐心情,所以不看也罢,毕竟我们是做长线投资的。而鸵鸟的动机则就完全不同,或者它那头颅再也无法从沙中伸出来,在风沙过后,成为一个永远的雕朔,为人类提供各种警示。

突然想到,其实在IT界也有这种鸵鸟心态。技术发展日益月益,但很多公司为了生存,根本没有时间来去考虑新技术,而是想当然得使用自己原有的、已经习惯的技术去进行开发。而做决策的技术人员也往往对于新技术进行潜意识的抗拒。毕竟再简单的技术,也有一定的学习成本,而且有很大的决策风险。微软的合作伙伴当中,也有很多从2002年或者晚的时候,开始接触.NET,但一直使用的是1.0,对于后续版本的改进一直没有任何概念。其实原因很简单:公司在为了“生存”而努力,根本不可能让员工们抽出时间来学习新技术。即使员工们有兴趣,在7*24的连轴工作后也不可能再有精力了。

微软除了产品组外,还在全球设置了几个研究院,用以对未来技术的研究。虽然国内大部分ISV的人员有限,不可能单独设置研究院类似的机构(当然,微软研究院的作用也不是我们将要说的那样),但是仍然可以从产品组当中,专门抽出一个人,来负责跟踪业界各厂商的新技术,在他们学习成熟后,再在企业内部进行成果转化,将这些技术转移给内部其它产品组,从而让新技术转化为生产力。

此职位除了负责以上工作,还会负责新技术的对比,业界各厂商往往推出各种同质的产品,每家都有自己的优势宣传。所以这个职位的人员最好不是某个技术的狂热者。不然很有可能有失偏颇。

另外,该职位由于还具有在内部传授知识的功能,所以最好是由性格比较外向型的人士担任,并且需要一定的口才,如果只是技术好,但实际上学会了无法讲出来,那么学习技能再强对于公司的整体策略也没有什么用处。

以上是我关于“鸵鸟心态”的个人想法,欢迎大家讨论。顺祝博客堂网友中秋快乐,送各位一个使用Silverlight创作的中秋节贺卡(李超创作):

http://www.nxmix.com/LetThereBeLight/Default.aspx

“移山之道”

前段时间讲《Silverlight风云演义系列三》,是与李超合讲的。在上周讲系列二的时候,由于我是中午刚从广州坐飞机过来,而温飞飞则是在演讲开始前十分钟才到了录播室,所以我们根本没有准备时间,那堂课的质量有失水准。所以这次在上午十点钟就先邀请了李超到达了微软,一起核对了一下课程的内容,温习了一下整个流程。

在准备的时候,李超从他随身携带的书包中拿出一本书,我一看,竟然是《移山之道-VSTS软件开发指南》,邹欣刚刚发布的大作。非常惭愧的是,我已经从出版社拿到这本书将近一个月了,可是一直还没有时间认真阅读,(如果再算上从邹欣那儿拿到电子稿,将近得有一年了),认真阅读的只有致谢以及前言部分。当然,虽然没有完全从头读到尾,但由于参与过前期创意,整本书的架构我还是有一些粗略了解的,通过愚公后代的故事来介绍在VSTS软件的协助下,如何完成一个软件项目。

邹欣原来在总部VSTS产品组工作的时候,经常来国内访问。在我负责济南地区的潜力发展计划的时候,有一次邀请邹欣来济南讲解MSF/VSTS,从而有了相互的了解。在两年前,我与邹欣讨论过一起写一本关于VSTS的书的事情(我已经忘记了具体的经过以及地点了,是在Redmond还是在Beijing,甚或只是Messenger上),我们一起构思了大纲,而且邹欣的执行力非常强,很快提供了试读章节。而我呢,则只是很简单的将这件事情,用博客的形式纪录了下来:“Announcement: 新书《Visual Studio Team System学习指南》”。从那以后,邹欣就开始一个人战斗了,而开心,由于一些杂务的原因,始终抽不出来时间参与写作。

而现在,这本书终于出版了,而且非常高兴的是,这本书里面竟然还是以“阿超”作为男主角,故事情节也仍然是愚公的“移山公司”的项目开发过程。让读者在一个中型项目的研发过程当中学习MSF理论以及VSTS工具的使用,寓教于乐。我们当初的大纲以及宗旨还没有改变。

相信很多朋友都看过类似于《21天学会XXX》、《XXX学习指南》、《XXX揭密/内幕》之类的书。开心一直感觉这类书过于严肃,而且基本上都是指点就面,逐点逐点的介绍某些软件/技术的特性,,类似于家电使用说明书之类。看完书后,虽然感觉上每一个特性都了解了,但到底如何使用这些特性进行到真正的项目中,却没有底气。所以当初进行策划时,我们就选择了以真实的项目为主线(最初的想法是一个小型论坛/博客为项目原型),让读者使用类似于阅读小说的过程,有一个“情节”的概念,把各种特性给串起来,介绍在某个阶段如何使用这些产品特性来解决我们遇到的问题,以及这些特性的最佳实践等等。

当然,理论上很好,但如果没有很好的技术以及写作功底,这类书很容易写的非常散,让人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对技术的学习并无什么实质性的促益。而现在,在我通读完该书的样书后,才发现邹欣独自一人完成了一个非常好的工作。整本书在设定主线的基础上,以“阿超”授课或者头脑风暴等模式,详细介绍了VSTS的具体应用,既有趣,又有益。如果要说缺点,可能就是使用了过多的文言文,使其更加符合“愚公”这个大的故事背景。

虽然开心目前没有时间写书,但还是有时间为一些好书写序。手下有这本好书,自然有写序的冲动,可是看完该书的序言后,才发现为啥邹欣连序都不给开心留一篇的理由了,原来该书的序是由微软亚洲研究院院长沈向洋先生作的序。

有了沈向洋先生的序,以及开心本人的阅读体验,更加坚定了我向大家推荐此书的想法。希望大家从该书中得到帮助!

BTW: 希望各位博客堂的堂主们不要再发布招聘或者培训之类的广告,如果您确实有此类广告需要发布,请发邮件给我,我会帮助您放在博客堂的首页左侧的侧边栏当中。效果可能更好,您可以参看现在首页侧边栏左上的蚂蚁网类似的招聘广告。如果以上再有类似的广告发布在正文中,本人将会删除相关内容。谢谢。

关于城市的记忆(福州)

晚上与同事一起吃饭,在吃饭的时候聊起了在外面出差的经历,尤其是各个酒店的服务态度,与一位崔姓同事都对一家位于福州的酒店赞不绝口,这家酒店就是福州的香格里拉酒店。

说实话,对于福州最深的记忆,应该是那个全国距离市区最远的机场:福州长乐机场。而且从北京到福州的航班比较少,在去年(FY06)的时候,经常去福州出差,基本上都是半夜十二点后才能到达机场。记得最后几个月出租车司机师傅们一直告诉我:快了,快了,很快机场高速就修好了,下次来的时候你就可以很快到市区了。可是现在已经没有什么机会去福州出差了,不知道现在机场高速是否已经建成了。

我在福州也住过几个酒店,外贸酒店以及西湖酒店,都是福州的五星级酒店,说实话,里面的硬件设施已经非常差了。而香格里拉酒店在试营业期间就入住过,硬件设施非常好,但最好的应该还是服务水平。由于我那时候经常去福州,刚开始没有什么感觉,到后来就发现这儿的服务水平的确不一样,可以与青岛海景酒店媲美了。酒店的服务人员基本上都可以记住您的姓,在电梯间,或者大堂,服务人员都可以准确称呼您:王先生,您好。甚至在入住多次之后,酒店也会送一些带有香格里拉标志的小礼物,以致感谢。甚至在我叫客房送餐时,送餐的工作人员也基本上可以记住我的饮食习惯,在下次再入住的时候,打电话叫餐时,他们仍然会提示你:王先生,您这次还是需要点乌冬面吗?我猜测他们背后肯定有一套非常好的CRM系统,这套系统可能并不昂贵,但至少是实用、适用的系统。

同样是香格里拉酒店,杭州的就不敢恭维了,号称全国第一家香格里拉,硬件比较差,服务水平也不够专业。办理Check in/out的速度堪比我在美国奥兰多皇冠假日酒店的效率了(我还是香格里拉金环会会员呢)。

说了很多福州好的地方,也说一些我不太适应的地方。我个人比较喜欢吃素,尤其偏好土豆丝,无论是醋溜还是尖椒,都非常喜欢。有一次福州软件园的领导请吃饭,席间特意为我点了一个土豆丝,可是上来之后大跌眼镜,醋溜土豆丝竟然加了一勺糖…

福州是一个相对比较安逸的城市,期待还有机会再访福州…

关于城市的记忆(杭州)

来杭州已经有四五次了,具体多少次我也根本记不得了。第一次来杭州记得是与边防一起来的,那时候他还在微软DPE。我们一起过来做活动,原来与他没有见过面(他那时候Base在上海),所以我们相约在西湖边。那晚他很晚才到,于是我们俩个人在午夜的时候一起在西湖边闲逛。走不了久,竟然发现,后面还有保安尾随,估计是看到两个大男人午夜逛西湖,担心我们俩都为情所困有欲投湖的嫌疑,所以尾随以做保全,感谢西湖保安!

在今年之前,一直感觉在杭州坐出租车真是一种美好的回忆,车大坐着舒服,大部分都是帕萨特,比起台北那种小破车强多了。但这种美好的记忆从今年五月份参加侠客行活动时就发生了重大改变,因为在那次,我才发现杭州的出租车司机的拒载率竟然会这么高,大部分时候打不到车,打到车的时候司机会在你没有上车的时候问你去哪儿,如果不是他想去的地方就一概拒载,扬长而去。而我做为一个异乡人,只能看着那出租车屁股欲哭无泪:怪不得我当初会夜游西湖呢。

昨天又到了杭州,早上出门打车还方便,但在事情处理完后,准备返回酒店时,却发现又遇到状况了。杭州的出租车司机师傅们的上下班意识竟然是那么强烈,七八辆空车打着营运标志在知道我酒店的名字后,都告诉我他们下班了,有些甚至根本连一句礼貌的回话都不说。

杭州的灵隐寺也是一个不错的地方,原来从来没有去过,也是今年五月份去的。在景区门口买了通票就直接进门了,结果到了灵隐寺门口才知道,所谓的通票根本通不过灵隐寺的寺门,只限飞来峰景区,但已经进来了,不能只游一下山吧,于是不得不再掏钱。不明白为什么作为一个旅游城市,这些通票上面也不做任何告知?

杭州,真是让我心寒的“旅游”城市,我在想以后还会不会再来…

“银光”乍泄

今天是一个特殊的日子,Silverlight 1.0已经正式RTW了。我知道很多人可能会认为这个产品的最终阶段应该是RTM,其实微软的发布阶段应该分为RTW,RTM以及RTO三种。RTM是软件交付给制造商用以生产母盘等操作,而RTO是交给运营部门用以运营。像Silverlight这种产品是通过网络发布的,所以最终阶段是Release To Web,称之为RTW。

同时,在今年,Silverlight面向Linux的支持版本,即我们与Novell共同开发的Moonlight也正式公布了。如果您手头上有Linux,或者Linux虚机,可以直接访问http://www.silverlight.net上的相关应用,可以直接使用Moonlight进行解析。其体验与在Windows以及Mac上的效果完全一样。Novell的Mono团队仅仅使用了21天就开发了一个具有演示质量的Moonlight版本,而现在,在微软的支持下,这个软件已经可以成熟应用了。下图就是在Linux机器上查看MSN上Halo3高清视频的一个截图。

 同样,在今天,我们也布了Expression Studio家庭当中的一款新产品:Microsoft Expression Encoder。其实这个产品可能很多朋友已经使用了,因为它原来的名字是Microsoft Expression Media Encoder。可以帮助我们快速发布Silverlight多媒体内容。我在上一篇文章当中已经介绍过它的使用方法了。而现在,本产品增加了更多功能,比如直播支持等,也正式更名为Microsoft Expression Encoder,成为Expression Studio产品家族当中的一等公民了。

“银光”正式版本发布了,再过一段时间,大家会在网上看到更多国内相关的网站使用Silverlight产品所发布的一系列的产品,是基于Silverlight开发的,包括视频、音频、相册、直播、社区等一系列应用(Discuz!的产品目前已经发布)。

当然,我们也非常期望您以及您代表的公司也采用Silverlight开发相应的应用,如果在开发当中,遇到任何问题,或者对产品有任何建议意见,均可以与我们联系。在我们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我们非常乐意帮助您。

我目前正在写一篇文章,介绍如何使用Windows Server 2008上的Windows Media Service提供的流媒体功能为您的网站提供更加流畅、高清的视频内容。将会在近期发布在本博客上,欢迎大家届时给出建议意见。